旅遊篇(一)

記得朋友九月時提及為了備戰明年的渣打馬拉松,便提出以戰練戰的想法,原意是想在中國沿岸找一些全馬比賽參加,殊不知無意間看到這個上海的馬拉松剛好在十二月份舉行,時間上剛好能配合練習進度,便拍板參加,順道短遊上海。

由於原來預訂的21:30航班被取消,我們被編在早一班的航機,故星期四下班後便匆匆趕上深圳,擔心會錯失航機。到達後才發原由於上海早一天出現大霧,直到該天還在處理早前被延遲的航班,結果我們這些航班也被押後了,這樣一押後便是3個多小時,印象中這還是我第一次遇上delay,結果我們23:40才上機,凌晨2點左右才抵達上海。


11pm的深圳機場空無一人...

第二天一早醒來便前往東亞展覽中心領取參賽者物品,有趣的是問了酒店人員及的士司機都沒有人知道這個地方是在哪裏,結果我們只能按著地址尋找,原來這個所謂的東亞展覽中心就是上海體育場的一個附屬場館。

看到旁邊雄莊的上海體育場,雖然其規模比起鳥雀相差甚遠,可是對於只曾見過大球球的我來說,上海體育場已是非常莊觀的建築,心裏很有衝動走進去跑個一圈半圈的,我們在入口處看到有守衛在守候,最終還是不敢造次,只好抑制心裏的欲望,並期望跑馬拉松時能有機會以體育館作終點(可惜這個願望也不能實現)。


上海體育場,如果可以入內跑一圈感覺應該很爽~


說不定有朝一日,我也可以造出這神級般的成績...

由於旅程只有短短三天,加上比賽及領取物品等行程已佔去了近一天的時間,所以事前也沒有編排甚麼的行程。領取物資後見已近中午,時間不算很多,剛巧世博的中國館也在早一、兩天重開,探聽後遊覽的人不算很多(well,這是相對於世博期間,雖然當時我們是不知道的),便決定去看看。一到現場才發現還是人頭湧湧...


這裏只是冰山一角的人群,從會場外到館內,先後被分批截停4次,前後約等了一小時

大概是我對這些showcase式的展覽興趣不大,看畢展覽後倒沒有甚麼特別深刻的印象(那個尋覓之旅因為要排隊我們放棄了),即使是早前來過香港展出的動畫版清明上河圖也沒有給我甚麼驚艷的感覺,要算最深印象反倒是中國館的建築設計。

遊過中國館,坐了地鐵到靜安寺,原以為有甚麼景色好看,原來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商業區。按著手上的旅遊書,想尋找有名的小楊生煎館,結果原來早已因拆遷的關係人去店空︰


在發展的大論述下,老區都只好被拆遷


南京東路步行街

 晚餐後我們返回酒店,路途上找到船長酒店的老店︰

店內有代寄明信片服務,最特別的還是你可以要求在未來的特定日子寄出,這樣就彷彿有和未來的自己溝通的感覺。記得早前在電視看到北京已有類似的店舖,不過店主說她們這間和北京那間是沒有關係的。


這裏有提供在未來寄明信片的服務,架上的都是未來某月某日會寄出的明信片


不知道收到這明信片時是否已實現了明信片內所寫的內容

 回酒店拿了腳架,當然要在黃埔外灘好好的拍一番。


位於陸家嘴一帶的商業大廈


黃埔外灘

拍照拍得無聊的我們在黃浦江外開始拍著"飛躍照片",在經過無數的失敗後,勉強拍出一些跳躍照片。兩個傻小子拍著跳著,倒是吸引了一些人的奇異目光,其中一名瑞典人更是駐足觀看了好一會,其後我們還搭起訕來,原來要打開話匣子或許有時比想像中容易。

旅遊篇(二)

早上起來趕到上海體育館,那裏設有旅遊集散中心,很多前往上海周邊旅遊熱點的專車都是在這裏發車。我們原打算遊覽同里,殊不知來到後才知道車已開走,只好前往烏鎮。車程約2.5小時,故此來回也用了半天的時間。

遊覽了好一會,總是覺得眼前的景色很眼熟,想了想才記起自己原來曾在n年前跟團時遊覽過這地,又一次証明我跟團旅行時總是走馬看花。

從烏鎮坐車回上海,抵達時已是晚上七時多,在附近找了間類似回族的食店吃晚飯。由於是大戰前夕,按摜例應該要進行carbon loading,故此我們不停點菜加飯的。我想店主也沒想過我們兩個人會吃這麼多,不過幸好這間是很平價的飯店,濫吃下也只是40元有找。

晚上原來想找巴士打道回府,找了很久也找不到,反而找到了地鐵站,於是便坐地鐵回酒店。這裏的地鐵已發展為11條線路,要找出目的地站真也不容易,而在轉車時更不像香港可以對面月台便可以轉車,左轉右拐上上落落走過5分鐘可是非常稀鬆平閒的事。


和上海地鐵網相比,香港的絕對是簡潔易明

回酒店前看到黃浦江的夜景,又是忍不住拍了一會,即使沒有腳架還是拍過不停。Roger還拿著他的Canon 5D(Full frame!)加L鏡不停地引誘我(雖然我是用Nikon的),還好我銀根有限,應該不易受毒,應該不會中毒的...

第三天是比賽日,比賽過後我們先回酒店梳洗,其後才到豫園南翔吃午飯。


闊別數年,南翔饅頭店仍是門庭若市

儘管帶著一身疲累及酸痛,我們還是坐地鐵到陸家嘴遊覽。甫出地鐵站便看到形形式式的商廈拔地而起,讓我不其然有回到香港中環的感覺。說實在遊覽了上海短短三天,感覺上上海就像是香港的另一個倒影,甚或可以說香港也是上海的倒影︰同樣的中西名店雲集、香港品牌隨處可見、商廈多不勝數、連外國人的數目也是額外地多,或許也正是這原因,讓我不太嚮往遊覽上海,因為感覺上這裏很多事物都和香港有點相似。


商廈林立的陸家嘴,就彷如香港的中環


東方明珠塔


夕落都會,我們也告別這座繁華的商貿樞紐

競賽篇

雖然我在這次比賽前進行了頗多的行山及跑步練習,但感覺狀態仍未達頂峰,再加上近來大腿及膝頭總是斷斷續續的出現小傷患,故此賽前對於比賽也只是預計在4小時正負15分鐘內完成,斷估不到最終的成績會是這樣。

在外地作賽的其中一個問題便是要解決飲食問題,例如比賽前的早餐 - 因為時間很早的關係,所以很難張羅,結果我們選擇了在酒店旁的便利店購買即食飯盒外加朱古力等高熱量食品,事後看來效果還不錯,不過如能早些進食似乎效果更佳。

比賽當天七時半起跑,我們大約在六時半便到達會場,已見到起跑點內人頭湧湧。當天的天氣挺好,原來預測的微雨最終沒有出現,天氣也較早兩天暖(但仍比香港冷),算是天公造美。由於半馬及全馬是同時間起跑的,所以已預計起跑時會有大量人群擠在起點,故此我們做過熱身後便趕往起點等候起跑,希望可以佔據較近起點的位置,但代價是我們等了接近45分鐘,原來的熱身效果全都煙消雲散。


比起剛到步時的氣溫,當日天氣不算很冷,是打破紀錄的好天氣


賽事起點

比賽在一片震耳欲聾的叫聲及緩緩升起的氣球海中展開。由於起跑初段道路較為狹窄,剛是通過起點已費了2、3分鐘,即使過了起點後人群仍然擠擁,基本上跑手都不能邁開腳步開跑,我也只好利用這段時間當作熱身。跑至近外灘的位置,人群才稍為散開,這時的我才跑回正常的速度。不知是否空氣太冷、太遲吃早飯還是熱身不足,那時身體顯得既反應遲鈍亦缺乏力量,但我亦擔心不了那麼多,只好集中精神跑。

比賽初段由南京東路步行街沿著黃浦外灘跑,路上都有甚多人駐足觀看,我相信市政府還刻意安排了很多公公婆婆們穿上特色服裝、拿著銅鑼木鼓在路途上打氣歡呼。比起香港賽道起跑時的冷清,這裏顯得人氣異常熾熱。另一方面,上海賽道基本上除了過黃浦江的隧道和上一條大橋外,沿途都甚少上落斜,再加上乾燥寒冷的天氣,故此跑起來非常愜意。跑著跑著才發覺自己跑的速度比起一個月前跑半馬的速度慢不了多少,心裏有點擔心跑過半程後會否力氣放盡(以往跑全馬都是這樣,有頭威沒後勁),但是難得雙腳正是跑得火熱,便放任自己自然跑,就如蔡東豪所說︰「索性前段賺得幾多得幾多,袋落袋先算」現在不賺時間更待何時?

跑至19公里左右便和半馬選手分道揚鑣,全馬的選手則需要應付一段來回長近20公里的直路,而且由於這裏遠離市中心,觀眾人數較起跑一段為少,是全程最難熬的路段。儘管那時我還在擔心著撞牆問題,但是跑著跑著身體卻又出奇地不覺疲累,還追過一個又一個的跑手。不過那時右膝已開始隱隱作痛,雖然不是那種會影響表現的痛楚,但我知道這樣跑下去賽後一定「有手尾跟」,我最終還是把心一橫繼續跑,有甚麼事還是賽後再想。

到了最後10公里,跑手們越來越疏落,遇著的更多是在步行/緩跑中,而我奇蹟地竟然沒有撞牆、還能夠繼續維持約4分半鐘一公里的速度跑著,而且還尚算輕鬆。可是到了最後2公里,當我看到半馬的跑手是直奔終點(半馬和全馬選手在最後一段賽道是相同的)、而全馬選手卻偏要多拐一個彎轉入分叉口時, 心裏不知怎的毛躁起來,大概是心裏很渴望快點跑完吧。我強忍著火氣慢慢加速,結果最終得以3小時21分鐘的時間衝線。

比賽前我一直認為少於3小時30分是高不可攀的成績(或者至少不是我短期內可達到的成績),想不到今天竟然達成,到現在我還是覺得既神奇又有點難以置信,雖然我比起以往的馬拉松狀態都算不,但相信這條平坦的賽道以及乾爽、涼快的天氣才是成績大躍進的主因。除非我在渣打馬拉松也有相若的成績,否則我很難相信自己真的已具備sub 3.5小時的實力,不過這次比賽絕對給我打了一枝強心針,証明自己可以跑出這個成績,讓3.5小時不再變成不可逾越的心理關口。


沒有最快,只有更快,下場比賽又要開始了


路線圖[/caption]